廈門:把關水產品安全,從源頭上“管好每一條魚”

621
發表時間:2021-01-17 19:47

查什么?

  他們走進水產養殖基地和水產品批發市場,對市民日常購買、食用的每一種水產品開展質量安全監測。水產養殖過程中是否使用違禁藥;養殖戶是否做好養殖、用藥、銷售三項記錄……都是他們關心的范圍。

  怎么查?

  實驗室已完成了水產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綠、硝基呋喃代謝物、喹諾酮類等近二十項藥物殘留檢測方法的開發與應用,填補了實驗室在漁(獸)藥殘留檢測方面的空白。

  技術人員正在對抽檢的水產品進行取樣化驗。

  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工作人員到小嶝,對養殖池里的龍膽石斑魚進行取樣。

  臺海網1月1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年終歲首,水產品交易也日趨活躍。連日來,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聯合市海洋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各區漁業主管單位等,深入水產品養殖基地,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從源頭上“管好每一條魚”,全力保障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

  作為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技術部門,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不斷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力度。過去一年,該所聚焦批發市場大宗養殖水產品、野生海捕水產品、產地養殖水產品等,聯合相關部門共計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1174批次,基本涵蓋老百姓日常購買、食用的各種水產品,確保市民能夠吃上安全放心的水產品。

  全力保障

  技術指導與監督抽檢齊頭并進

  隆冬時節,在翔安小嶝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的養殖車間里,雖然室外溫度不到10℃,但養殖車間里卻保持在18℃以上,溫暖如春。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的技術人員正在檢查石斑魚的養殖記錄、用藥記錄,并隨機抽取石斑魚,現場封存并帶回實驗室檢測。

  該公司負責人吳精靈告訴記者,他們在小嶝從事養殖已有10多年了,采用的是工廠化模式養殖龍膽石斑魚,雖然投入較大,但魚苗存活率更高,產品質量也更好。

  記者在現場看到,100多口圓形養殖池引入的是天然海水,通過沉淀、過濾、改良等工藝循環,提高了海水的清澈度和含氧量,使得龍膽石斑魚的生長有了更加適合的海水環境。

  “我們養殖的龍膽石斑魚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歡迎,這也得益于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的技術指導?!眳蔷`說道,更讓企業感到放心的是,該研究所的技術人員經常上門指導養殖,幫助解決養殖中存在的問題,提升了科學養殖、健康養殖的水平。

  水產養殖過程中是否使用違禁藥;養殖戶是否做好養殖、用藥、銷售三項記錄……作為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技術部門,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的技術人員一直活躍在水產品源頭把關的現場。他們時而前往偏遠的水產養殖基地,時而走進喧鬧的水產品批發市場,對市民日常購買、食用的每一種水產品開展質量安全監測。從現場采樣,到實驗室檢測,再到數據分析,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相對于水產養殖企業對于生產鏈條安全過程的精心打造,該研究所看重的是用客觀數據說話。近年來,我市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向好,連續多年抽檢合格率100%。

  專業檢測

  全力守護市民的餐桌安全

  一條魚如何安全“游”上餐桌?為了從源頭上把控好質量關,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的專業檢測是水產品上市前的一道安全閘。

  走進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位于會展南二路的檢驗檢測實驗室,魚腥味撲鼻而來?!拔覀冋趯Τ闄z的水產品進行取樣化驗?!睂嶒炇壹夹g負責人劉麗麗和她的同事們,正在操作臺前分別對石斑魚、鱸魚等不同品種的水產品進行取樣。

  “取水產品可食用部分,經過制備、提取、濃縮、凈化等一系列步驟,再通過高精度的儀器分析,方能得到準確可靠的檢測數據?!眲Ⅺ慃愓f,通過復雜而精確的檢測分析,可以切實掌握水產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類等漁(獸)藥殘留情況。

  水產品檢測并不簡單,試劑濃度的微小差別、化學反應的條件變化,都會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如何讓這些影響降至最小,得到精準無誤的檢測結果?實驗室儀器設備中的“龍頭老大”——液質聯用儀當仁不讓。

  在工程師林功師和同事的潛心摸索下,實驗室逐漸形成一套完善的水產品獸藥殘留檢測方法。近年來,實驗室相繼完成了水產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綠、硝基呋喃代謝物、喹諾酮類等近二十項藥物殘留檢測方法的開發與應用,填補了實驗室在漁(獸)藥殘留檢測方面的空白。

  目前實驗室正著手開展貝類毒素檢測技術研究、貝類藥殘風險監測研究、工廠化養殖尾水處理技術開發等,用先進的技術、精密的儀器,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從源頭上守護市民的餐桌安全。

  掃掃二維碼

  就知道一條魚的“身世”

  拿起手機掃一掃,就可以立即了解相應水產品的生產單位、產地、起捕或加工時間、物流運輸、交易地點等信息。如何如此準確快捷地獲得這些信息?

  這便是福建省率先使用的水產品追溯管理平臺——福建省水產品質量安全“一品一碼”全程追溯系統。這套系統,涵蓋水產養殖、初級加工、漁業捕撈、海上收購、產品賦碼銷售、部門監管、藥殘快速檢測、實驗室檢驗、監督執法、價格跟蹤、政策宣傳等多個環節,從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體系。

  廈門市水產品質量安全“一品一碼”全程追溯系統得以順利推行的背后,離不開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的付出。從宣傳動員到系統培訓,從政策解讀到技術指導,研究所的技術人員深入各大水產品養殖生產主體,手把手地給予耐心與細致的指導和解釋。

  養殖生產主體登錄平臺注冊后,登記包括養殖品種、養殖基地、養殖計劃等基礎信息,養殖生產過程中如實記錄養殖、用藥、銷售等生產臺賬,賦碼生成追溯憑證方可上市流通。

  追溯憑證是養殖生產主體對所生產的食用水產品自行開具的產地準出追溯標識,視同于產地證明、購貨憑證。持有它的水產品才能進入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或商超等集中交易市場銷售。截至2020年底,廈門市共有21家生產主體納入一品一碼系統管理,并實現注冊生產主體全部賦碼銷售。

  “就像我們每個人有一張身份證,追溯碼就是我們水產品特有的‘身份證’?!睆B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所長陳國斌介紹,生成的追溯碼將全程跟隨水產品,直到消費者手中,從而實現“來源可溯、去向可追、問題可查、責任可究”。

   來源:臺海網

水產政策
>
>
>
>
>
>
>
>
>
>
>
>
>
>
>
>
>
>
>
>
每周推薦
>
>
>
>
>
>
>
>
>
>
>
>
>
>
>
熱點關注
>
>
>
>
>
>
>
>
>
>
>
>
>
>
>
遠洋漁業
>
>
>
>
>
>
>
>
>
>
>
>
>
>
>
>
>
>
>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地址:廣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廈F-27
E-mail:631121676@qq.com
合  作
業  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