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一對夫妻賣大閘蟹,年銷售額8000多萬元

69
發表時間:2021-01-02 20:54

  

  “西風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span>

  眼下寒潮侵襲,揚州的螃蟹早已看不到蹤跡。每年中秋節前后,才是吃螃蟹的最佳時機。

  說到螃蟹,就要說一說揚州的一家大閘蟹專賣店,以及開店的這對“快慢”夫妻。

  

  開店賣蟹的這對夫妻,性格迥異。

  丈夫王俊為人沉穩,做起事來慢騰騰,被妻子戲稱為“老和尚”、“拖拉機”。妻子張玉鸞勤勞能干,性格外向,喜歡說笑,被丈夫喚做“小扁擔”。

  夫妻倆一個負責養螃蟹,一個負責賣螃蟹,一“慢”一“快”配合起來,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2019年,他們的大閘蟹營業額達到了8000多萬元,著實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不過,在張玉鸞看來,能把生意做得這么好,丈夫老王功不可沒。

  -01-

  慢性子老王要養蟹

  王俊和張玉鸞夫妻倆是江蘇揚州人。

  十幾年前,他們就在揚州開了大閘蟹專賣店,批發別人的大閘蟹來賣。這樣做有一個弊端,就是每到大閘蟹市場行情緊俏的時候,就不容易找到穩定的貨源。

  

  2010年,丈夫老王跟張玉鸞要了800多萬元,要去高郵市自己養螃蟹。張玉鸞心里不樂意,但還是把錢給了老王。

  老王拿錢租了600多畝蟹塘,卻因為沒經驗,買的蟹苗質量不好,最后畝產量只有60多斤。

  第一年養蟹就虧了600多萬,張玉鸞抱怨得更厲害了。

  -02-

  慢性子老王要育苗

  2011年,老王又跟張玉鸞要了200萬。他要在如東縣自己建育苗場,自己挑母蟹繁育蟹苗。

  養螃蟹講究“七分種,三分養?!弊鍪孪矚g穩扎穩打的老王覺得,蟹苗的品質應該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過,這樣做有個缺點,就是會比直接買別人的蟹苗回來養,至少要多花一年的時間。

  

  只要能養出好螃蟹,慢性子的老王等得起。他天天晚上去巡塘,直到2013年才培育出第一批扣蟹,人也因此累得又黑又瘦。

  張玉鸞又心疼又無語。

  -03-

  讓公蟹慢點上市

  2013年秋天,老王的大閘蟹終于養出來了,畝產量有120多斤。這一年,專賣店的營業額有800多萬元,張玉鸞特別開心。

  可還沒等她開心夠,丈夫老王又開始折騰了——他想把公、母螃蟹分開養,讓公螃蟹晚點上市。

  老王為什么要把公、母螃蟹分開養呢?

  

  眾所周知,螃蟹在中秋節前上市,比過了中秋節上市價格高出一截。

  可實際上,在中秋節前,高郵的母螃蟹已經蛻完了殼,生長成熟可以上市了;但是公螃蟹還沒長成熟,正處于蛻殼階段。

  如果這個時候,不分公、母,把螃蟹全部打撈起來,對公螃蟹的損傷很大。老王之前也這么干過,可是一畝塘死了近20斤公蟹,還不如不這么干。

  2014年,老王開了一個40多畝的塘口,把蟹苗一個一個的分出公、母,分別投放進不同的塘口。

  

  他每天巡塘查看,可到了夏天卻發現,養母蟹的池塘沒有問題,養公蟹的池塘水草卻明顯變少了。

  老王把所有可能導致水草減少的因素都排查了一遍,最后才確定,公螃蟹的活動能力要比母螃蟹強一些,才會導致水草減少。

  找到了原因,老王趕緊在養公蟹的塘口多補上些水草,改善水質。到了10月份,母蟹的產量就能達到每畝130多斤。

  

  試養成功后,老王又擴大了公、母蟹分開養殖的比例?,F在,他有1000多畝塘口是把公、母螃蟹分開養的。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論公、母,每只上市的螃蟹都能保證成熟肥美。

  -04-

  慢一步,才能贏得好口碑

  螃蟹上市前,老王和張玉鸞會試吃很多螃蟹,直到覺得螃蟹確實成熟了,才會拿到店里賣。

  可2016年的時候,高郵的春季比同期更冷,夏季比同期更加炎熱。天氣反常導致了螃蟹最后一次蛻殼延遲。

  這樣一來,到了中秋節前,不光公螃蟹沒成熟,母螃蟹也一樣無法正常上市。

  

  張玉鸞面對大量的訂單卻沒有螃蟹可賣,非常著急。

  她回家跟老王吵架,可是老王不為所動,就是不肯賣螃蟹。實在吵得厲害,老王干脆跑到國外去考察學習。

  10天之后,中秋節過了,老王也回來了,他吃過螃蟹覺得口感達到了自己的要求,才同意把螃蟹上市。

  

  沒想到的是,那一年不光他們的螃蟹成熟得晚,當地市場上的螃蟹幾乎都沒成熟。消費者在中秋前買的螃蟹口感差了些,十分后悔沒等著買張玉鸞的螃蟹。

  自家螃蟹的口碑一下子立了起來,張玉鸞對慢性子的丈夫老王是心服口服。

  -05-

  自己吃點虧,才能多賺錢

  論養螃蟹,張玉鸞不如老公老王。但是論賣螃蟹,她也有自己的特長。

  從2015年開始,張玉鸞就開始通過社交平臺賣螃蟹,慢慢地積累了3萬多個粉絲。通過網絡找她買螃蟹的人太多,光是購物群就建了18個,手機上的客戶就多達5萬多個。

  不過,當初剛開始在網上賣螃蟹時,為了留住客戶,張玉鸞和老王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人們都知道,螃蟹越大價格越貴,但是通過網絡賣螃蟹,長途運輸會導致水產品出現損耗,這樣的話,大閘蟹到了消費者手里,就不是發貨時的規格了。

  行業內約定俗成的做法,是在產品上標注“水產品運輸過程中會有10%左右的損耗”,算是給了消費者一個交代。但是這樣的話,消費者拿到不夠斤兩的大閘蟹,就會覺得有些吃虧。

  

  張玉鸞和丈夫老王率先做出了改變,他們發貨時,把路上的損耗也計算在內——客戶要3兩的大閘蟹,他們就發3兩1錢的;客戶要4兩的大閘蟹,他們就發4兩2錢的……保證大閘蟹到客戶手里時依然是足斤足兩。

  這個做法看上去好像是自己吃了點虧,卻贏得了客戶的青睞。因為這個改變,他們的網絡銷量在4年內增長了60倍,去年一年從網上賣出去1800多萬元的大閘蟹。

  -06-

  “快慢”夫妻檔

  到今年,丈夫王俊的大閘蟹養殖基地已經擴大到了3000畝,妻子張玉鸞也成了一個擁有幾十萬粉絲的網絡達人。

  一路走來,夫妻倆相互扶持。一個“快”一點,緊跟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一個“慢”一點,把握最基本的產品品質。

  

  正如張玉鸞所說:“他就是船長,我最多算是個大副,還得他來掌控大方向?!?/span>

  慢一點,把控好方向,才敢繼續向前。


水產政策
>
>
>
>
>
>
>
>
>
>
>
>
>
>
>
>
>
>
>
>
每周推薦
>
>
>
>
>
>
>
>
>
>
>
>
>
>
>
熱點關注
>
>
>
>
>
>
>
>
>
>
>
>
>
>
>
遠洋漁業
>
>
>
>
>
>
>
>
>
>
>
>
>
>
>
>
>
>
>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地址:廣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廈F-27
E-mail:631121676@qq.com
合  作
業  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