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

533
發表時間:2020-06-24 16:28

u=2761993634,663635203&fm=26&gp=0.jpg


“十三五”以來,小龍蝦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消費市場持續升溫,已成為當前我國最火爆的餐飲和網紅食品之一。2019年我國小龍蝦產業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為了增進社會大眾對小龍蝦產業發展現狀的了解,為廣大從業者提供2019年小龍蝦養殖、價格走勢、加工流通、國際貿易、品牌節慶、餐飲消費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信息,促進我國小龍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指導下,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組織編寫了《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0)》,現將《報告》全文正式公布。

2019年我國小龍蝦產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養殖面積和養殖產量再創新高,初級加工高速發展,精深加工不斷拓展,消費市場保持火爆,全年供需兩旺;但在產業整體繼續擴大發展的同時,價格出現較大波動??傮w來看,小龍蝦產業未來的發展潛力仍然巨大,但隨著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加強問題研判、及時提出預警、防止大起大落的需求顯得越來越迫切。為促進我國小龍蝦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指導下,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組織編寫了《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0)》,報告重點對2019年度我國小龍蝦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梳理,全面分析了產業當前的形勢和任務,總結各地發展經驗和特點,預測發展形勢,提出發展建議。

一、產業規模
據測算,2019年中國小龍蝦產業總產值達4110億元,同比增長19.28%(未包括港澳臺統計,下同)。其中,小龍蝦養殖業產值約710億元,以加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產值約440億元,以餐飲為主的第三產業產值約296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11%、55.48%和8.54%。第二產業占比增幅較大,第三產業產值占總產值的72.02%,小龍蝦產業是由消費主導的漁業融合型產業。

二、小龍蝦養殖業情況
2019年,我國小龍蝦養殖總產量達208.96萬噸,養殖總面積達1929萬畝,與2018年相比分別增長27.52%和14.80%,增幅有所回落。按養殖模式分,小龍蝦稻田養殖占比最大,產量為177.25萬噸,養殖面積1658萬畝,分別占小龍蝦養殖總產量和總面積的84.82%和85.96%,占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總產量和總面積的60.46%和47.71%。從全國來看,五個小龍蝦傳統養殖大省繼續保持增長,浙江等起步較晚的省份也開始加速發展,小龍蝦養殖業整體快速增長勢頭不減。

(一)養殖產量
1.按省份排名情況
2019年,有小龍蝦養殖產量報告的?。▍^、市)23個,依次為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江西、河南、山東、四川、浙江、重慶、廣西、福建、云南、貴州、陜西、上海、廣東、黑龍江、海南、山西、河北、寧夏、新疆,其中陜西、海南為首次報告。產量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別為:湖北92.50萬噸、安徽34.98萬噸、湖南30.68萬噸、江蘇20.44萬噸、江西13.35萬噸,湖北一省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4.27%,繼續保持領先。上述5省小龍蝦養殖產量總計191.94萬噸,同比增長24.27%,占全國小龍蝦總產量的91.86%。


1.jpg

1 2019年全國分省份小龍蝦養殖產量


從數據看,湖北省一家獨大的地位仍難以撼動,全國小龍蝦養殖業高度集中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但近年來,隨著各地小龍蝦養殖業的蓬勃發展,排名前5的第一梯隊省份(產量在10萬噸以上)產量總占比有緩慢下降趨勢,分別為2017年96.9%、2018年94.3%、2019年91.86%;以山東、河南、四川、浙江四省組成的第二梯隊(產量在1-10萬噸),2019年小龍蝦養殖增幅明顯,其中四川和浙江兩省,增幅分別為129.8%和212.5%;其余省份,福建、廣西、重慶、貴州、云南和陜西等?。▍^、市)也有較快發展。

2.按縣級排名情況
2019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產量前30名的縣(市、區)中,湖北省占16個、安徽省4個、湖南省7個、江蘇省3個。排名上升最明顯的縣是安徽省霍邱縣(第7名)和湖北省仙桃市(第15名),分別上升了9名和11名。除了前6名之外,其余縣市區的排名競爭十分激烈,發生了較大變化。30個縣(市、區)的小龍蝦養殖總產量為121萬噸,占全國小龍蝦養殖總產量的57.9%。

2019年,小龍蝦養殖產量超過10萬噸的縣(市)有3個,分別是湖北省監利縣(15.01萬噸)、洪湖市(11.81萬噸)和潛江市(10.71萬噸)。另外,共有3個縣(市、區)新入圍全國排名前30名,分別是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第23名)、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第29名)和湖南省常德市安鄉縣(第30名)。


2.jpg

2 2019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產量前30名的縣(市、區)情況

(二)養殖面積和分布
2019年,全國小龍蝦養殖面積達1929萬畝,較2018年同比增長14.80%。按養殖方式水域分,稻田養殖面積1586萬畝,占小龍蝦養殖總面積的85.96%,占比較2018年進一步擴大;池塘精養面積80.6萬畝,蝦蟹混養面積124.0萬畝,藕蝦套養面積34.1萬畝,其他32.1萬畝,分別占4.18%、6.43%、1.77%和1.66%。


3.png

1 2019年按不同水域和養殖方式分養殖面積占比

養殖面積前5名的省份依次為湖北(790萬畝)、安徽(397萬畝)、江蘇(212萬畝)、湖南(300萬畝)、江西(151萬畝),同比分別增長9.57%、60.08%、5.47%、42.86.%、46.60%。5省養殖面積占全國小龍蝦養殖總面積的95.94%,增加近8個百分點,也顯示我國小龍蝦養殖向優勢區域加速集中。


4.jpg

3 2019年主產省份小龍蝦養殖面積   單位:萬畝



(二)市場價格走勢和養殖效益情況
1. 總體價格走勢
從全國看,2019年小龍蝦價格波動幅度超過2018年同期。3-4月份,總體價格同比偏高,各主產省份普遍價格高于35元/斤;5-6月份,產量增加后集中上市期間,造成價格同比偏低,部分地區出現低于15元/斤的低價,比2018年同期價格低2-3元;7-8月,回升至20元/斤以上,各地價格分化較大,湖北省中后期均延續低價位,安徽省6月下旬價格開始回升,7月份后逐漸恢復到2018年同期水平。早期苗種價格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2018-2019年小龍蝦養殖面積增加幅度大,前期蝦苗供應相對不足、缺口較大,造成蝦苗價格虛高。

2. 養殖效益情況

2019年,我國主產省份小龍蝦養殖戶效益因地區不同有所差異,盈虧分化較大??傮w來看,新養殖戶由于前期小龍蝦苗種價格偏高,造成成本上升,后期成蝦價格偏低,導致整體效益不好;老養殖戶有苗種出售的效益很好,沒有苗種出售的養殖戶效益也不如上一年。

湖北省潛江、武漢等地區,養殖戶效益同比有所下降,但虧損比例不大,在咸寧、襄陽、黃石等地,則有不同比例的新養殖戶虧損。

安徽省霍邱、全椒、潁上、定遠、長豐、壽縣、宣州、巢湖等重點縣的老養殖戶基本盈利,新發展的養殖戶中大約10%的種養戶盈利,20%的種養戶可以收回苗種、飼料和稻田工程建設的投資,40%的種養戶能夠收回苗種和飼料的投入,30%的種養戶收不回苗種飼料投入,但大部分新養殖戶都留足了種蝦,為來年小龍蝦生產打下了基礎。

浙江省的湖州和嘉興等地,在地方政府政策導向下稻蝦共生輪作模式迅速發展,據調查,由于小龍蝦銷售價格比湖北、安徽、江西等省高,2019年養殖戶盈利較好,實現盈利的種養殖戶占比80%以上。

三、加工流通及國際貿易情況

2019年我國小龍蝦二三產業穩步發展,湖北、江蘇二省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全產業鏈條。小龍蝦加工業保持加速發展態勢,加工能力持續增加,但多數省份加工業發展與產業發展總體需求相比仍相對不足,2019年全年小龍蝦市場價格波動較大,更凸顯了加工能力這一穩定器的重要作用。受國際貿易形勢變化影響,2019年小龍蝦出口量略有回升維持低位,出口額下降,但進口量和進口額大幅增加;小龍蝦國內市場保持增長,消化了出口受阻帶來的影響。

(一)加工情況
1.規?;庸て髽I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江蘇、山東、浙江7省的113家年加工量在100噸以上的規?;↓埼r加工企業加工總量約80萬噸,比2018年增加18萬噸,增長150%;僅湖北省就增加規?;庸て髽I30多家,加工量增長186%。


5.jpg

4 2019年各省規?;↓埼r加工廠情況

從總量上看,小龍蝦規?;庸て髽I主要集中在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江西五省,其中湖北省無論是在數量和平均加工量來看,都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規模以上加工廠就達51家,占全國近一半,加工量超過58.54萬噸,占全國的7成以上。


從年加工量在5000噸以上的龍頭企業數量上看,集中度也很高。全國24家5000噸以上的龍頭企業中,湖北省占13席,其中年產量超萬噸的龍頭企業有9家,分別是湖北楚玉萊信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仁尚仁食品有限公司、湖北萊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華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梁子湖水產品加工有限公司、洪湖市新宏業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洪湖市萬農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洪湖市井力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金福源食品有限公司。其他的分布在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蘇省,其中年加工量萬噸以上的龍頭企業有湖南省的順祥食品有限公司。


2.加工類型
我國小龍蝦主要以初級加工為主,精深加工量約為3萬噸左右,占加工總量比例很低。2019年,部分加工企業的銷售市場由主要出口歐美朝著國內消費為主、出口市場為補充轉變;產品類型也日漸豐富,由單一速凍蝦仁向調味即食整肢蝦、單凍蝦尾、速凍蝦仁三足鼎立方向轉變。


1)初級加工
根據生產加工工藝的不同,小龍蝦初級加工產品主要可以分為整肢蝦(不去頭、不去殼)、蝦仁(去頭、去殼)、蝦尾(只去頭、不去殼)三大系列,常見的有“凍煮帶黃小龍蝦仁”“凍煮水洗小龍蝦仁”和“凍煮湯(配)料整肢小龍蝦”等,而整肢小龍蝦又分為清水原味蝦、國際風味蝦(歐式茴香蝦、美式辣粉蝦等)和中式風味蝦(麻辣蝦、香辣蝦、蒜泥蝦、十三香蝦、油燜蝦等),解凍后或加熱后即可食用。


2)精深加工
以小龍蝦殼等副產物綜合利用和甲殼素提取為代表的精深加工,主要集中在湖北和江蘇兩省,一些重點企業以小龍蝦殼為主要原料,加工形成了甲殼素、殼聚糖、幾丁聚糖膠囊、幾丁聚糖、水溶性幾丁聚糖、羧甲基幾丁聚糖、甲殼低聚糖等系列產品。


3)產量構成
據調查,2019年全國通過批發市場等途徑被直接食用的小龍蝦約占70%-80%,其中不耐運輸的青紅殼小龍蝦主要就在產地或鄰近省份銷售,耐運輸的紅殼硬殼小龍蝦銷往較遠的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等地區;大部分剩余的為中小個體小龍蝦,被加工廠加工成蝦仁、蝦尾和調味整蝦的小龍蝦,三個系列消耗原蝦百分比分別為22%、43%和35%;全國小龍蝦精深加工量在3萬噸左右,僅占加工總量的約1/16。


(二)銷售渠道建設情況
近年來,隨著小龍蝦在全國范圍內的持續火爆,線下貨運、客運物流等小龍蝦銷售流通模式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為此,小龍蝦主產省都在加快冷鏈物流建設,推進小龍蝦線上線下相結合銷售模式。


1.線上渠道。各地積極創新“互聯網+小龍蝦”經營模式,引導傳統企業加快電子商務應用,成交量迅速放大。江蘇省農業主管部門全方位推動龍蝦產地與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合作,阿里巴巴·淘寶網特色中國盱眙館正式開館,中國盱眙龍蝦網上商城開通運行,蘇寧易購江蘇優漁買賣成功上線交易,盱眙縣與順豐、泗洪縣與京東簽訂小龍蝦物流業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線下渠道。小龍蝦市場交易活躍,全國各地的水產品交易市場均有小龍蝦專營門市,如湖北省潛江,江蘇省盱眙縣、金湖縣、興化市、泗洪縣,以及山東省魚臺縣等建設了小龍蝦專業交易批發市場,配套建設了小龍蝦冷鏈物流系統。


(三)國際貿易情況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共出口冷凍小龍蝦或蝦仁1.49萬噸,同比增長49%,但與2012-2017年的出口量相比仍低很多;出口額1.68億美元,同比減少10.64%,出口單價總體仍在下降。主要出口貿易伙伴集中在北美和歐盟地區,排前三位的出口國分別是美國、丹麥和荷蘭,出口額之和達1.28億美元,占我國小龍蝦出口額的76.2%。


四、品牌和營銷情況

小龍蝦產業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成為農村支柱產業和農民致富的主渠道,開啟了“一蝦先行、諸業并進”的經濟騰飛之路,成就了小龍蝦產區人民創新創業、向上向善的夢想。

(一)區域品牌
“十三五”以來,為提升區域小龍蝦知名度和產品附加值,各地越來越重視小龍蝦品牌培育,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區域公共品牌,以及全國或區域影響力的企業品牌。據不完全統計,2016-2020年各類機構共授予了17個小龍蝦區域公共品牌。其中2019年潛江龍蝦的區域品牌價值203.7億元,成功登頂中國龍蝦區域品牌第一名,成為全國區域品牌前十名。由江蘇盱眙縣打造的“盱眙龍蝦”產業蓬勃發展,“盱眙龍蝦”的品牌價值2020年已達203.92億元,小龍蝦產業的發展極大提升了盱眙在全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6.jpg

5“十三五”期間小龍蝦區域公共品牌統計表

(二)交流平臺與節慶活動
打造高水平的行業交流平臺和節慶文化是提升品牌、拉動消費、融合產業、促進增收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打造高水平行業交流推介平臺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19年8月,聯盟在寧夏銀川舉辦了第三屆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邀請國家政府部門領導、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的院士、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政、科研、推廣人員和稻漁企業代表近200人參加;12月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舉辦了第三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創新大賽暨2019優質漁米評比推介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20個省的165家單位和500名專業人員參加,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創新大賽評選出特等獎2名,一等獎4名和二等獎8名。全國優質漁米評比共評出優質漁米金獎9名,其中粳米組3名、秈米組6名;銀獎18名,其中粳米組6名、秈米組12名。這些活動和賽事的舉辦,不僅顯著提高了我國稻漁綜合種養業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而且推薦了一大批優秀的稻小龍蝦種養主體,為稻漁綜合種養和小龍蝦養殖業者提供了一個高端交流的平臺。


“十三五”以來,以湖北潛江龍蝦節和江蘇盱眙龍蝦節為代表的小龍蝦節慶活動如火如荼。隨著小龍蝦產業的快速發展,各地的小龍蝦主題節慶活動遍地開花,各地市、縣甚至鎮、村都大作節慶經濟文章。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舉辦的各類各級小龍蝦主題節日就達50多個。


7.jpg

6 各地小龍蝦節慶匯總表

江蘇省盱眙縣從2000年開始舉辦龍蝦節,憑借小龍蝦這一獨特載體,通過節慶這一平臺,不斷創新辦節內容和形式,連續舉辦了十九屆國際龍蝦節,以“盱眙龍蝦”為依托,成功將一個地方物產類節慶打造成全國性知名品牌,先后榮獲“中國節慶產業十大品牌節慶”“國家級示范性漁業文化節慶(會展)”“世界節慶前三強”等國際國內榮譽30余項。金湖縣通過舉辦“中國龍蝦第一鍋”活動,成功申報了吉尼斯紀錄,為金湖龍蝦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活動的成功舉辦,擴大金湖龍蝦的知名度,增加了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三)餐飲消費
作為一個由三產主導的融合型產業,小龍蝦餐飲市場是決定市場需求的重要方面。各地積極加大小龍蝦菜肴的研發,形成了一大批小龍蝦知名菜肴和餐飲品牌,有效推動了小龍蝦餐飲消費向深度發展,同時也有力帶動一產、二產的發展。近幾年小龍蝦火爆的行情,使得資本聞風而動,加速入局。從2015年至今,已有多家公司獲得資本的青睞,一些全國性小龍蝦餐飲品牌迅速成長。但總體上看,目前全國性小龍蝦餐飲品牌還較少,盱眙龍蝦是其中的優秀代表;湖北、江蘇、安徽和四川等省在區域性知名品牌和群眾性口碑品牌建設上成效顯著。

湖北省作為小龍蝦養殖第一大省,憑借產量、價格、質量的優勢,也培育了一大批區域乃至全國知名的餐飲品牌。僅武漢小龍蝦餐飲市場上早已突破百億規模,形成了潛江蝦皇、巴厘龍蝦、小亮蒸蝦、靚靚蒸蝦四大知名蝦店。潛江作為全國知名的小龍蝦之鄉,也擁有“蝦皇”“五七油燜大蝦”“皇仕蝦皇”等眾多知名小龍蝦餐飲品牌。

江蘇省經過多年培育形成了盱眙、紅透、於氏等50多個知名小龍蝦餐飲品牌。南京市餐飲企業開發了20多種口味的小龍蝦“金陵鮮韻”系列,小龍蝦菜肴銷售額占到南京整個餐飲業營銷額的20%-25%,產值超過百億元。盱眙縣利用品牌優勢,做大做強龍蝦產業,先后建成盱城、馬壩兩個龍蝦美食中心,開發龍蝦系列烹飪加工產品近100個,盱眙龍蝦加盟店2000家,遍及全國及海內18個國家。金湖建立龍蝦美食一條街,全縣以經營龍蝦為特色菜肴的餐飲店達500家以上,金湖龍蝦全國加盟店已超出3000多家,其中南京就有500多家,日均銷售龍蝦25噸。通過多年發展,目前江蘇省已形成了多個大型知名龍蝦餐飲品牌。

安徽省擁有老謝龍蝦、阿胖龍蝦等為代表的品牌,在省內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目前,合肥市城區品牌龍蝦餐飲店160余家,年消費龍蝦達8500噸。全市現有各類龍蝦大排檔1500余家,“吃龍蝦、喝啤酒、談生意、交朋友”的餐飲文化理念深入民心,全市龍蝦產業銷售額超過億元。

四川省擁有悠久的餐飲文化傳統,川味小龍蝦以麻辣、香辣、椒鹽、蒜香、鹵味等為主要味型,遍布全省各地大小餐館及夜宵攤位。據不完全統計,僅成都市就有小龍蝦餐館1500余家,其中Lee叔叔龍蝦館、霸王蝦、豪蝦傳、蝦庭庭院蝦、唐門小廚、小熊湖蝦工廠、陽光院壩等小龍蝦知名餐飲品牌最為有名。

五、推進小龍蝦產業發展采取的措施
2019年是我國水產養殖業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年初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各地紛紛出臺配套落實文件。許多省份將發展稻漁綜合種養作為貫徹文件精神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小龍蝦產業發展受益其中。

(一)抓住時機出臺政策,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2019年,4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的通知》,強調要認真執行《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 通則》標準,對稻漁綜合種養的溝坑占比、水稻畝產量和產品質量做出明確規定,要求各地開展全面摸底調查,強化指導監督,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規范有序發展,加強支持引導,推動三產融合發展。8月,農業農村部在銀川召開全國稻漁綜合種養集中研討觀摩會,全面總結了“十三五”以來稻漁綜合種養發展的經驗做法,研判了我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形勢,探討了進一步推動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部署了下一步工作。

各地按照通知和會議精神做好行業規范,推動小龍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各地共出臺涉及小龍蝦產業的各類文件和政策23項。印發《湖北省“蝦稻共作 稻漁種養”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2)》,提出合理規劃布局,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的系列措施。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浙江省稻漁綜合種養百萬工程(2019-2022年)實施意見》,將稻-小龍蝦模式列入最主要的發展與推廣模式,重點在浙北平原地區推進;安徽省“十三五”期間大力推稻漁綜合種養業“百千萬工程”,初步形成了沿江、沿淮和環巢湖三大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帶。在政策的強力推動下,安徽省2019年小龍蝦產量同比增長60.8%,是我國小龍蝦養殖5個主產省份中增幅最大的省份,產量也躍居全國第二位;浙江2019年實現了產量、面積翻番,在產量萬噸以上的省份中增幅最大。江蘇省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稻田綜合種養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今后三年發展目標、保障措施。

(二)打造小龍蝦長效脫貧產業,促進脫貧致富
許多地方將小龍蝦產業作為貧困老區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采取各種支持手段打造長效脫貧產業,取得了顯著效果。河南省信陽市從2017年以來大力推動以稻-小龍蝦生態種養業,全市8個區縣都出臺了支持稻蝦綜合種養的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自養、大戶帶動貧困戶以及企業帶動貧困戶開展稻蝦生態種養,在財政補貼、擔保信貸和養殖保險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徽省通過以小龍蝦為主的稻漁綜合產業扶貧帶動貧困戶3.1萬戶,僅霍邱縣三流鄉就有1萬多人從事稻蝦種養,戶均稻蝦種養收入2-3萬元,80%的貧困戶通過稻蝦綜合種養脫貧致富。貴州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排500萬元用于支持部分縣(市、區)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省農村產業革命生態漁業發展專項資金安排710萬元用于補貼稻蝦綜合種養,帶動老區群眾致富見成效。

(三)樹立產業標桿,強化示范引領
近年來,各地紛紛打造小龍蝦種養示范區,輻射帶動作用顯著。江西省彭澤、都昌、永修、進賢、新建、余干、萬年、鄱陽、吉水、泰和等濱湖縣已建立了稻蝦綜合種養核心區和示范區,通過核心示范,計劃整縣推進稻蝦綜合種養,核心示范區面積達10萬余畝,其中新建區恒湖墾殖場核心示范區的養殖示范戶基本實現一塊田、一茬稻、一季蝦、10萬元、一次性投入,年年有收益的“五個一”示范效果。廣西根據各片區發展稟賦,計劃打造5個以上稻蝦綜合種養示范縣,18個科技產業示范園和一批科技示范基地,為三產融合發展提供科技樣板,已累計示范面積5萬畝,示范和輻射推廣40萬畝以上,全部實施完成后年輻射面積100萬畝,經濟效益達到100億元以上。

(四)開展跨行業部門合作,共同推動產業進步
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與浙江省種植業技術推廣機構聯合開展新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推廣工作,實現了三十年來省級農、漁推廣單位首次聯合,共同印發新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推廣工作方案。2018-2019年累計建設省級稻-小龍蝦示范點16個,重點示范加強良種選育繁育、稻米品種選擇、種養殖管理、減肥減藥、綠色防控、飼養管理、種養尾水循環利用、產品質量安全與品質提升等環節的研發與示范,強化農機農藝與漁技的有機銜接融合,積極推進智能控制、“物聯網+”技術在稻-小龍蝦綜合種養領域中應用資金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實際,找漏洞補短板
近年來,各省針對本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階段,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小龍蝦產業補足短板。湖北省持續對小龍蝦產業發展給予支持,利用扶貧資金支持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資金達到6000多萬元,2018年以來統籌燃油補貼資金8000萬元創建10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縣,把稻漁綜合種養的稻田改造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土整理項目范圍,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450萬畝。江蘇省利用各級各類財政農業資金對小龍蝦產業基礎設施給予支持,重點支持建設種苗基地、規模生產基地、加工出口基地及稻田養殖小龍蝦互助保險。江西省注重龍頭企業的培育和公共區域性品牌的建設,如彭澤縣著力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引導核心企業土地流轉,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模式進行生產,通過實行“五個統一”,實現公司和農戶雙贏的目標。河南省對小龍蝦養殖保險工作十分重視,如羅山縣政府率先印發了《羅山縣政策性小龍蝦養殖保險工作實施方案》,全縣共落實稻蝦保險面積90160畝(其中:貧困戶面積10915畝),總保費795萬元,財政補貼資金600多萬元。2019年因高溫干旱災害稻蝦保險賠付金額達806多萬元,為從事種養的合作社和農戶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安徽省合肥、六安、滁州等市安排稻漁綜合種養產業財政專項、扶貧攻堅、產業項目等資金,重點推進種養基地、小龍蝦市場和稻漁產品品牌建設。

六、產業展望和發展建議
我國小龍蝦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的高速發展,目前產業體量已十分龐大,一系列發展中累積的問題逐漸顯現,一些地區增長速度有所回落,有的地區則剛剛起步,提出了快速發展的目標。但是,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的經濟帶來了不確定因素,也給小龍蝦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一次巨大考驗。

(一)產業展望
在國家和各地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下,我們認為小龍蝦產業規模擴張的趨勢并未逆轉,還存在強大的慣性,在“十四五”時期小龍蝦產業整體還將維持中高速增長。

在小龍蝦養殖方面,產量和面積持續增加的局面預計將繼續保持,特別是在部分起步較晚的省份很可能還將保持高速增長,但一產在整個小龍蝦產業經濟中的份額將繼續下降。隨著小龍蝦養殖業競爭的加劇,粗放養殖的局面將逐漸改變,“養繁一體”模式產量不穩、規格小,種質退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將會逐漸被“養繁分離,精準養殖”模式所取代。規格、品質帶來的市場價格差距將繼續拉大,養大蝦、養好蝦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二三產業方面,在各方的重視,以及市場需求提升的影響下,未來小龍蝦加工業發展規模滯后的局面將逐漸得到改變。2020年的新冠疫情將對人們的行為方式產生長久而深遠的影響,90后、0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就餐習慣等都加逐漸改變,未來對小龍蝦初級加工產品的需求預計將持續提升,在此影響下,小龍蝦加工業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初級加工業有望獲得大發展,配套的冷鏈物流和配送規模隨之擴大,技術不斷完善,精深加工穩步發展。以餐飲休閑為主的小龍蝦三產仍對整個產業起主導作用,但受疫情影響,餐飲、休閑旅游業等行業短期內受到了很大影響,預計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尚需時日,但長期來看,市場潛在需求仍然存在,我們對未來保持樂觀。

(二)發展建議
1.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學合理規劃養殖規模。小龍蝦市場容量盡管潛力仍然很大,但不可能無限擴大。而且當前小龍蝦養殖方式中稻蝦模式占比過大,造成上市時間過于集中和“蝦賤傷農”等問題。各地要合理規劃小龍蝦養殖業發展規模,堅持穩規模、穩產量、提質量、增效益的發展理念,保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 解決養殖瓶頸問題,提升產品品質。重點解決制約小龍蝦養殖的種業短板,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培育大型小龍蝦苗種生產企業,聯合科研院校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龍蝦優良品種,提高秋苗和早春苗的供給能力;大力推廣標準化養殖技術,實現“養繁分離,精準養殖”,提高小龍蝦養殖產量和規格;加大蝦稻共作基地標準化建設、技術示范推廣、疫病防治、環境監測等工作力度,改善養殖業發展條件,提高產品品質。

3. 大力發展加工業,提升綜合發展效益。小龍蝦供給周期性明顯,季節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工企業數量和規模都不能滿足要求,綜合利用不夠,附加值開發不充分,加工產品結構趨同。應大力發展小龍蝦加工,提高小龍蝦加工成品的比例,改變小龍蝦集中上市、集中消費的局面,熨平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發展以甲殼素提取利用等為代表的小龍蝦精深加工,提高小龍蝦廢棄蝦殼等的利用率,開發在環保肥料,化妝品醫藥、膜材料領域的應用。

4. 加強品牌宣傳,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積極開展小龍蝦產業形象維護、消費者習慣培育、重大活動宣傳等方面的工作,擴大小龍蝦區域品牌知名度和市場開發營銷等工作。打造完整產業鏈,促進以小龍蝦主題的美食餐飲、特色民宿、休閑漁業和科普教育等旅游業銜接融合,真正實現產業的提質增效與可持續發展。


來源: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中國水產學會

水產政策
每周推薦
熱點關注
遠洋漁業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地址:廣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廈F-27
E-mail:631121676@qq.com
合  作
業  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