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吃海!廣東水產品總量全國第一!

3917
發表時間:2022-01-19 01:16

1月13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廣東省漁港建設攻堅行動方案(2021-2025)》的主要內容。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高慶營表示,2019年以來我省水產業連續兩年領跑全國,水產品總量蟬聯全國第一。2020年,廣東省漁業經濟總產值3840.71億元,水產品總產量875.81萬噸,其中水產養殖產量746.65萬噸,養殖產量占水產品總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80.4%增加到2020年的85.25%,年漲幅2.4%。草魚、羅非魚、鱖魚、鱸魚、烏鱧等28個養殖品種及多個水產苗種產量均列全國首位。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水產品總產量637萬噸,預計有望繼續領跑。

  同時,海洋捕撈業5個捕撈品種也列全國首位。我省登記在冊漁船29500多艘,從事漁業捕撈生產的漁民約24.4萬人,沿海共建有112個漁港,為漁船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笆濉币詠?,我省通過爭取中央財政資金及統籌省財政專項資金,共投入18.7億元,實施了56個漁港建設項目,我省漁港保障漁船有效避風率從2015年的33%上升至65.5%,增輻為全國之首。

  推進漁港建設攻堅行動。2022年計劃完成全省17個漁港經濟區“漁港一張圖”系統建設,選擇基礎條件較好、代表性較強的珠海洪灣、汕尾遮浪、江門廣海、湛江霞山4個漁港開展防污治理為重點的綜合管理改革試點,推動全省25個一級以上漁港落實漁港綜合管理制度,推動17個漁港經濟區所在市縣編制發布本區域漁港經濟區建設規劃,啟動2個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項目建設。

  啟動3-5個平安漁港項目建設,推動18個漁港在建項目建成驗收,已有8個完成交工或竣工驗收,其余10個漁港預計在2022年內完工。計劃到2025年建設3-5個漁港經濟區及10-15個平安漁港,推動全省沿海二級以上及全國定點上岸漁港全部落實漁港綜合管理制度,目前全省112個漁港已經全部建立漁港綜合管理制度,提前超額完成任務。

  加快水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到2022年扶持主產區、主導品種塘頭冷庫、冷鏈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擬結合廣州番禺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建設進行試點,在原有23個水產類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基礎上繼續創建。計劃到2023年,建成廣州、佛山兩個養殖池塘省級改造示范市,打造不少于30個美麗漁場、10個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建成100個水產品質量安全智檢小站。計劃到2025年,優化近海傳統養殖。支持潮州、珠海等市開展海洋傳統養殖網箱升級改造示范,建設汕頭、惠州、珠海、陽江、湛江五大深遠海養殖區。

  加快海洋牧場高質量建設。計劃到2022年完成推動海洋牧場產業化發展,啟動珊瑚修復示范場建設和海洋牧場監管平臺建設,推進“海洋牧場+深水網箱”產業發展。計劃到2025年啟動“海洋牧場+休閑漁業”和“海洋牧場+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模式建設。

  高慶營介紹,廣東將統籌建設17個漁港經濟區,其中國家級漁港經濟區8個,明確廣州番禺、汕頭南澳國家級漁港經濟區項目作為廣東省漁港經濟區先行先試區。漁港經濟區是在建設現代漁港的基礎上,密切結合城鎮建設和產業集聚,使之形成以漁港為龍頭、城鎮為依托、漁業為基礎,集漁船避風補給、魚貨交易、冷鏈物流、精深加工、海洋藥物、休閑觀光、城鎮建設為一體,區域產業結構平衡、產業層次較高、輻射效應明顯的港產城一體化的現代漁港經濟區。

  截至2021年,我省累計建設人工魚礁區50個,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14個,投放人工魚礁331萬空方,海洋牧場面積達到1335平方公里。其中養護型海洋牧場示范區數量占全國總量的42.4%,排名第一。同時,我省結合人工魚礁建設開展增殖放流,統籌各類資金3億元,共增殖放流海水魚類、貝類、蝦類苗種34億尾(粒)。著力建設“互聯網+海洋牧場”模式,搭建海洋牧場立體觀測體系,打造具有核心自驅動能力的智慧牧場,實現海洋牧場區“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重點培育海上垂釣、漁區觀光、海洋研學等海洋牧場旅游新業態,建立海洋牧場產品產地認證系統,實現海洋牧場產品可追溯。

  生態環保方面,2020年省農業農村廳從中央漁業油價補貼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資金中統籌了5450萬元,在廣州、佛山、江門、清遠、韶關和梅州等市開展了多個養殖尾水治理試點,并且大力發展“集裝箱+生態池塘”集約養殖與尾水高效處理、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健康養殖模式。此外,從2016年開始,廣州、佛山、中山、東莞4市出臺了池塘升級改造和養殖尾水治理的相關扶持政策。其中,廣州將尾水治理納入“河長制”,2018-2019年共完成全市20.4萬畝連片50畝以上的池塘養殖水治理,尾水治理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治理的池塘100%達到二級水標準,67.8%達到養殖尾水排放一級標準。

  廣州市農業農村局二級巡視員蔡偉科表示,番禺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位于粵港澳大灣區中心位置,附加值較高的海水養殖品種資源豐富,養殖規模居全省前列。到2025年,要成為廣東省“十四五”漁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到2030年,構建產業效益顯著的現代漁業產業體系,建成數字漁業總部經濟和國際海洋漁業文化交流中心。

  計劃新增1個水產品交易市場,建設4個漁業產業提升項目、4個漁旅融合項目,做大做強至少2家漁業龍頭企業,打造至少2個漁業品牌,并將發揮蓮花山漁港龍頭引領作用,優化提升番禺東部文旅休閑廊道、南部生態綠色觀光廊道,推動形成漁業科技創新核心、漁業文化展示核心、三產融合示范核心,發展國家級工廠化育種育苗樣板區、國家級名優特色水產種業繁育區、國家級水產種業數字化示范區、名優水產種苗推廣經濟區,形成輻射帶動石樓、石碁、橋南、沙灣、化龍5個鎮街協同發展的漁港經濟區,逐步形成“一港引領、兩翼提升、三核推動、四區發展、五鎮協同”的總體布局。

  汕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志濤表示,汕頭南澳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12.84億元。經濟區預計到2024年,基本完成云澳中心漁港、后江漁港、吳平寨漁港、鹿仔坑停泊區的基礎設施改造,從而提高港區卸魚效率、補給效率、作業安全性和防災減災能力,實現漁船有效避風率100%,漁業總產值達到26.5億元。預計到2030年,南澳漁港經濟區可實現年總產值59.7億元,各漁港的卸魚量達到19.2萬噸,年游客接待規模將達到900萬人次。

  汕頭南澳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項目落地建設,對促進南澳及周邊地區漁業三產融合、推動汕頭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也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支撐。

來源:廣東發布

水產政策
>
>
>
>
>
>
>
>
>
>
>
>
>
>
>
>
>
>
>
>
每周推薦
>
>
>
>
>
>
>
>
>
>
>
>
>
>
>
熱點關注
>
>
>
>
>
>
>
>
>
>
>
>
>
>
>
遠洋漁業
>
>
>
>
>
>
>
>
>
>
>
>
>
>
>
>
>
>
>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地址:廣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廈F-27
E-mail:631121676@qq.com
合  作
業  務